版权属于:
听海
本文链接:
https://seahi.me/70.html (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)
作品采用:
最近知乎和朋友圈都被 996.ICU 刷屏,朋友问我怎么看,当时我说:“还能怎么看,干看呗,不然还能有什么办法?”
996 这个现象,岂止出现在工作中,学校里的这种现象更加常见且不受到重视,甚至连出来发声的人都没有,因为大家都习以为常而至于忘记。
在学校里,996 这种东西都是煮在鸡汤里,举一个例子,前不久我们的实验室交流群里有人分享了一篇公众号文章,题为《如何在读研的道路上快速失败》,作者是某学校某副教授。
一谈“失败”,必有“成功”。读研的成功与失败,在这个教授的眼里就是直接用发论文来衡量:论文发得多,发得好,就是成功。这和工作中的老板看员工有什么区别?这些导师认为的研究生的成功,是包裹着鸡汤的他自己的成功。
以下是从文章中摘出的几个观点和我的看法:
既然是人生观问题,导师有什么资格干涉学生的选择。另外,不想将来搞科研的人就不需要/不应该读研么?为了搞个学历来读研不可以么?换个角度看,国家投资科研本是为国家社会做贡献,请问这个教授你是抱着这样的人生观去做科研么?
大谈努力的人,非蠢即坏。
有相当的学生并不是为了做科研读研究生,教授是不是应该反省:对待学生是不是应该和对待员工是一样的,把学生当成劳动力帮自己做任务?
有一种现象很常见,导师经常要求学生毕业要求之外的工作内容,即使学生想要赶紧找工作。
最后写下自己读研的想法吧:
读研,是为了多3年的时间学习喜欢的技能。也希望后面的日子里,为所有事情付出的努力,都是因为我喜欢。
大神说的是啊,很喜欢文章这个标题,赞?